"中外合資30年" 最成功的零部件供應商—德國博世(BOSCH)公司
在中國市場上,博世不但是ESP技術的領跑者,在剎車防抱死系統(tǒng)(ABS)、主動巡航控制系統(tǒng)(ACC)及安全氣囊電子控制系統(tǒng)等都處于領先地位;而博世節(jié)能減排的眾多技術解決方案都是設在中國的合資公司研發(fā)和生產的。
在中國這樣一個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市場上,博世意識到必須要持續(xù)不斷地改進,通過全價值鏈的本土化,實現(xiàn)“服務本土、植根本土”的理念。博世還在自主品牌走向全球的過程中,給他們提供在國外本土化的一些經驗和技術支持,以滿足自主品牌走向全球的愿望和期待。
1984年,第一家中德合資汽車企業(yè)——在上海安亭成立。幾乎是同一時間,在距上海100多公里以外的江蘇無錫,一家中國企業(yè)引進了德國博世(BOSCH)公司的油泵制造技術。
有關這一技術引進,還曾流傳著一個委婉曲折的故事。
1964年7月1日,位于斯圖加特的博世總部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國的來信,信中一家名為中國技術進出口公司的企業(yè)希望與博世合作,一同建立一家生產柴油噴射系統(tǒng)的工廠。這令斯圖加特的博世管理層喜出望外。
直到20年后,以這項技術引進為發(fā)端,作為一家與汽車鼻祖——奔馳同年誕生的汽車零部件企業(yè),博世先后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了代表處,并最終在上海成立了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開始了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非凡之旅,也因此成為合資30年,在中國市場最成功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以安全為例,博世已成為技術的代名詞
在國內的任意一家汽車4S店,前來選購或咨詢的消費者常常會問起:這車安全嗎?它有沒有ESP?同樣,在汽車及其相關領域只要一提起博世,首先就會令人想到ESP。
作為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的代表性產品,盡管ESP只是博世專屬的注冊商標,但仍有很多人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就是ESP。以至于其他一些不是博世配套的車系,不得不向消費者做大量的解釋:我們的車也有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只不過它不叫ESP。所以,代表著先進技術、代表著安全保障——這就是博世留給外界的印象。
還以這項汽車安全技術為例:ESP曾被認為是駕駛安全領域革命性的進步,被安全專家譽為“自安全帶之后最具潛力的汽車安全技術”,能通過判斷車輛是否有側滑危險、并及時做出反應來保護駕駛者的安全。
通過對大量汽車事故的研究表明,側滑是導致交通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而ESP能在早期判斷出車輛有側滑危險,從而避免最高80%側滑事故的發(fā)生。
1995年,博世成為首家對電子穩(wěn)定程序ESP進行量產的供應商。而在中國市場上,博世不但是ESP技術的領跑者,在剎車防抱死系統(tǒng)(ABS)、主動巡航控制系統(tǒng)(ACC)以及安全氣囊電子控制系統(tǒng)等也都處于領先地位。
2008年,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牙克石市建造的博世(呼倫貝爾)汽車測試技術中心正式落成。通過新落成的測試中心,博世將最新的安全技術引進中國,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國內的整車廠商。據悉,該冬季測試中心是博世在全球范圍內技術標準最高的冬季試車設施之一。
當然,博世不僅注重汽車安全性的提高,還不斷開發(fā)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汽車先進技術。如自動啟停裝置,當汽車遇到紅燈或交通堵塞時,起動停止系統(tǒng)將停止發(fā)動機的運行,這一技術能夠有效降低油耗約5%、二氧化碳排放達8%。
值得一提的是,博世節(jié)能減排的眾多技術解決方案都是設在中國的合資公司研發(fā)和生產的。其中,博世—馬勒渦輪增壓系統(tǒng)有限公司就是博世在華合資企業(yè)之一,該公司在上海興建了一家渦輪增壓器生產廠;而另一合資企業(yè)——采埃孚轉向系統(tǒng)有限公司則在各地擁有七家生產基地,專門從事轉向系統(tǒng)業(yè)務,該公司還生產電動轉向系統(tǒng),對于提升駕駛舒適性和效率、實現(xiàn)自動駕駛功能起到關鍵作用。
以全價值鏈的本土化,實現(xiàn)博世的理念
作為單一技術或零部件的供應商,博世積極支持在中國的所有企業(yè),外資的、內資的、合資的,深耕這塊土地。用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的話說,博世的口號是“服務本土,植根本土”,服務于中國這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是我們一貫的策略方針。
在博世看來,要服務好本土化這個市場,要深耕這個市場并取得成功,必須要有本土化的研發(fā)、本土化的產品、本土化的供應商體系、本土化的人才戰(zhàn)略、本土化決策權,這才是博世“服務本土、根植本土”的理念。
目前,博世在中國的研發(fā)占全球研發(fā)數量的比例已超過百分之十。在中國市場上,博世僅汽車技術方面共有22個生產廠,還有兩個試車場。陳玉東強調,我們服務于中國所有的主機廠。
據了解,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在中國的研發(fā)有兩個方面的優(yōu)勢:一個是在動力總成方面有比較強的研發(fā)、應用開發(fā)以及服務客戶的團隊;另一個是在安全產品即制動執(zhí)行器方面有非常強的團隊。陳玉東介紹說,博世的產品都是與環(huán)保及安全相關的;我們也有非常強的供應商體系,有超過1500家的國內供應商為我們提供產品,每年的采購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因此,博世的目標是追求盡量本土化,而本土化的目標不只是使用全球品牌在中國的產品,還要使用當地供應商提供的產品。
博世還有一個鮮明的人才本土化戰(zhàn)略。在中國,博世提供了三萬多個工作崗位。其中,外國專家的比例是百分之一。博世的目標是形成平衡的管理結構,到2015年,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來自中國的管理人員來管理這個團隊。
最后,也是博世最重要的本土化——決策的本土化。以前的模式是歐洲作為總部指導各個區(qū)域工作,對于決策的速度、決策的質量、決策的市場適應性都不是很好。目前,博世實行了比較平衡的決策,相當多的是在本土進行決策,同時本土人才的決策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在中國這樣一個存在著機遇和挑戰(zhàn)的市場上,博世意識到必須要持續(xù)不斷地改進,通過全價值鏈的本土化,實現(xiàn)“服務本土、植根本土”的理念。博世還會在自主品牌走向全球的過程當中,給他們提供在國外本土化的一些經驗和技術支持,以滿足自主品牌走向全球的愿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