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建城管〔2019〕205號《河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河南省文明辦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在學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河南省文明辦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在學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
豫建城管〔2019〕205號
各省轄市城市管理局、文明辦、教育局、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進資源全面節(jié)約和循環(huán)利用,經研究,決定在各級各類學校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科學管理,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義和目標任務
(一)重要意義。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是建設環(huán)境友好型、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重要抓手,是增強人民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形成綠色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關系社會資源的節(jié)約使用,更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學校是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重要場所,教職員工文化水平較高、環(huán)保理念強;學生可塑性強,接受新生事物積極,并能夠通過“小手拉大手”,影響千家萬戶養(yǎng)成良好習慣,也是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主力軍,在學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較強的引領示范作用。
(二)主要目標。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教育工作,規(guī)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貯存工作,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和校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貯存的管理體系。到2019年底,各省轄市建成區(qū)內1/3以上學校要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到2020年底,各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知識普及率達到100%。
二、實施范圍
各省轄市建成區(qū)范圍內各級各類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等職業(yè)學校和各高等學校。
三、工作原則
(一)示范帶動,全體參與。落實學校的主體責任,強化黨員、干部、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教育學生養(yǎng)成生活垃圾自覺分類的良好習慣,形成全體教職工、學生共同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
(二)完善機制,創(chuàng)新發(fā)展。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規(guī)范管理長效機制,大力宣傳,提高全體師生的分類意識,提倡學校創(chuàng)新思路,提高垃圾分類覆蓋范圍、回收利用率,促進資源循環(huán)利用。
(三)協(xié)同推進,有效銜接。加強部門聯(lián)動,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銜接,建立協(xié)同高效的全過程管理系統(tǒng)。
四、重點工作任務
(一)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各省轄市要高度重視學生生態(tài)文明教育,制定校園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手冊,開展教學設計,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組織教師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培訓,讓教師成為生活垃圾分類的明白人、引路人。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專家隊伍,開展常態(tài)化的生活垃圾分類宣講活動。對涌現出的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學生進行公開表彰,頒發(fā)榮譽證書,可聘請作為當地校園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大使。
(二)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和校園活動。在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進課堂的基礎上,各省轄市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的生活垃圾分類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到生態(tài)文明教育實踐活動中來。要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如環(huán)保主題月、宣傳周、主題班會、演講征文、繪畫涂鴉、知識競賽、國旗下的演講、變廢為寶工藝制作、分類游戲、黑板報、宣傳櫥窗、資源回收日等,著力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環(huán)境保護意識,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垃圾減量、低碳環(huán)保的行為習慣,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qū)、引領整個社會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規(guī)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貯存工作。各學校要遵循有害垃圾單獨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原則,建立完善校內生活垃圾分類臺賬制度,記錄生活垃圾種類、數量、去向等信息,委托規(guī)范的收運單位進行收集運輸,并與收運單位做好交接、登記和統(tǒng)計工作。按生活垃圾四分類要求設置設計美觀、規(guī)格適宜的收集容器。各類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應統(tǒng)一標識、統(tǒng)一顏色。每個學校應至少設置一處集中回收點,在食品加工及就餐區(qū)域設置餐廚垃圾收集容器,產生餐廚廢棄油脂的,還應當設置餐廚廢棄油脂專用收集容器。要加強與當地收運體系、回收體系的協(xié)調溝通,在做好校內分類投放收集貯存的基礎上,積極協(xié)調和督促收運單位根據約定及時收取相應垃圾,特別是易腐垃圾,要做到“日產日清”。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校內生活垃圾分類服務工作。
(四)進一步做好實驗室廢棄物等其他垃圾處理工作。各省轄市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加強教學和實驗垃圾的分類處理,特別是含有毒有害成分垃圾的分類處理。要嚴格區(qū)分教學和實驗中產生的普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對普通垃圾,要秉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盡可能做到垃圾資源化;對有毒有害的垃圾,尤其是實驗室危險廢物,要堅守安全紅線,專人管理、重點監(jiān)控、定時巡查,建立實驗室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包括廢物產生的種類、數量、流向、貯存、處置等信息。要做好實驗室危險廢物源頭分類,設立臨時貯存場所,規(guī)范實驗室廢物分類收集、運送、貯存、交接及處置的相關要求。嚴格規(guī)范實驗室危險廢物貯存場所(設施)管理,并在醒目位置設立危險廢物標識,不得露天堆放,防止二次污染。各學校應當將實驗室危險廢物交由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建立交接登記制度,嚴格執(zhí)行危險廢物轉移聯(lián)單管理制度。校內產生的醫(yī)療垃圾、建筑垃圾等其他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參照行業(yè)規(guī)定執(zhí)行。
(五)積極開展相關領域分類科學研究。各級科研管理部門、科研院所、各高等學校要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積極支持生活垃圾分類科研項目立項。高等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在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大力開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研究,推動垃圾處理等技術創(chuàng)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能力和生活垃圾資源化率,力爭為社會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實用技術。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各省轄市要將教育系統(tǒng)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指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學校要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制度,落實專人負責,扎實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二)實施部門聯(lián)動。各部門要按各自職責加強業(yè)務指導,對學校實施垃圾分類工作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對校內設施設備配套等方面給與必要的幫助,及時協(xié)調解決學校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各地住房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衛(wèi))等部門要支持本地區(qū)學校做好銜接工作,適應和滿足學校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的需求。各地宣傳部門要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作用,積極報道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開展宣傳引導工作,形成良好社會輿論氛圍。
(三)強化監(jiān)督考核。各省轄市要按照相關制度標準和工作要求,對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考核。在文明城市、文明校園等創(chuàng)建活動中,將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列入文明校園考核指標。
附件:名詞解釋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河南省文明辦
河南省教育廳
2019年7月11日
名詞解釋:
1、四分類: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類類別實施生活垃圾“四分類”。
2、可回收物。指適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紙類、塑料、玻璃、金屬、織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
3、有害垃圾。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huán)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電池、燈管、溫度計、血壓計、藥品及日用化學品等。
4、餐廚(廚余)垃圾。指單位和個人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產生的易腐性垃圾,主要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
5、其他垃圾。指上述三類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的紙張、破舊陶瓷品、難以自然降解的肉食骨骼、被污染的一次性餐具、煙頭、清掃灰土等。
本文鏈接:http://m.fl1002.com/policy/67368.html
本文關鍵詞: 豫建城管,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河南省文明辦, 河南省教育廳, 學校, 生活, 垃圾, 分類, 管理,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