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聽證規(guī)定》全文(2019年修訂版)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聽證規(guī)定
(2002年9月28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根據2019年9月27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聽證規(guī)定〉的決定》修正)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地方立法聽證活動,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山東省地方立法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guī)定。
第二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和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舉行立法聽證會,聽取有關方面對擬提請或者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地方性法規(guī)案的意見,適用本規(guī)定。
第三條 舉行立法聽證會的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或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稱為聽證機構。
聽證機構中出席立法聽證會的人員稱為聽證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可以應聽證機構的邀請,作為聽證人出席立法聽證會。
由聽證機構確定或者邀請參加立法聽證會,并在立法聽證會上陳述事實、提供信息、發(fā)表意見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稱為陳述人。
第四條 立法聽證會應當公開舉行,并允許新聞媒體報道。
第五條 擬提請或者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地方性法規(guī)案有關問題存在重大意見分歧、涉及利益關系重大調整或者涉及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生領域的重大問題,需要進行聽證的,聽證機構應當舉行立法聽證會,聽取有關基層和群體代表、部門、人民團體、專家、本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
第六條 擬提請或者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地方性法規(guī)案涉及專業(yè)性、技術性較強的事項以及其他適宜簡化相關程序進行聽證的事項,可以適用簡易程序進行立法聽證。
第七條 舉行立法聽證會,聽證機構應當制定立法聽證會工作方案并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
立法聽證會工作方案主要包括聽證事項、時間、地點、人數和具體程序等內容。
第八條 擬提請或者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同一地方性法規(guī)案,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聯合舉行立法聽證會。
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一般不得就相同事項重復舉行立法聽證會。
第九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舉行立法聽證會,具體組織工作由該專門委員會辦事機構負責;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舉行立法聽證會,具體組織工作由舉行立法聽證會的工作機構負責。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和其他工作機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參與立法聽證會的組織工作。
第十條 聽證機構應當在舉行立法聽證會二十日前發(fā)布公告,公布立法聽證會有關事項。
立法聽證會公告應當在省級新聞媒體上刊播,并在山東人大門戶網站上發(fā)布,還可以通過便于公眾周知的其他方式發(fā)布。
聽證機構舉行立法聽證會適用簡易程序的,不受前兩款規(guī)定的限制。
第十一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按照公告規(guī)定報名參加立法聽證會。報名時應當說明陳述的重點內容。
第十二條 舉行立法聽證會十日前,聽證機構應當在報名參加聽證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中確定陳述人;聽證機構根據實際需要也可以直接邀請有關方面的代表,以及有關專家學者作為陳述人參加立法聽證會。
聽證機構應當按照代表各種不同意見的陳述人人數大體相當的原則合理確定和邀請陳述人。
第十三條 聽證機構選擇陳述人時,應當體現廣泛性和代表性,根據行業(yè)特點、專業(yè)知識、地域分布、報名順序等因素確定。
第十四條 聽證機構在確定陳述人名單后,應當在舉行立法聽證會七日前通知陳述人,并將有關法規(guī)草案文本、說明和參閱材料提供給陳述人。陳述人應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書面陳述材料等提交給聽證機構并按時出席立法聽證會;無法出席立法聽證會的,應當提前告知聽證機構。
第十五條 陳述人參加立法聽證會,其所在單位、組織應當給予支持,提供便利。
第十六條 立法聽證會允許旁聽。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在舉行立法聽證會七日前向聽證機構提出旁聽申請,由聽證機構根據舉行立法聽證會的具體情況,確定立法聽證會旁聽人員,并在舉行立法聽證會三日前通知其參加。
第十七條 聽證機構在聽證人中確定一名主持人主持立法聽證會。聯合舉行立法聽證會的,主持人由聯合舉行立法聽證會的機構協商確定或者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確定。
第十八條 聽證機構可以根據本規(guī)定和每次舉行立法聽證會的情況,制定具體的聽證規(guī)則和會場紀律。
第十九條 立法聽證會開始前,聽證會工作人員應當報告聽證人和陳述人到會情況,并宣布立法聽證會規(guī)則和會場紀律。
第二十條 舉行立法聽證會時,陳述人應當按照聽證機構事先確定的發(fā)言順序和發(fā)言時間發(fā)言。陳述人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陳述的,主持人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延長其發(fā)言時間。
如果持同一意見的陳述人人數較多,主持人可以要求陳述人推選代表發(fā)言或者提交書面材料。
第二十一條 陳述人應當圍繞聽證事項客觀陳述事實,如實提供情況和信息。
陳述人發(fā)表與聽證事項無關的意見,主持人可以根據情況勸止其發(fā)言。
第二十二條 聽證人經主持人同意,可以對陳述人進行詢問。詢問可以在所有陳述人發(fā)言結束后進行,也可以在每位陳述人發(fā)言結束后進行。陳述人應當回答聽證人的詢問,但是與聽證事項無關的問題除外。
第二十三條 陳述人發(fā)言和聽證人詢問結束后,在主持人主持下,各方陳述人可以相互提問并進行辯論。
第二十四條 旁聽人員可以在立法聽證會結束后就聽證事項向聽證機構提交書面意見。
報名但是未被確定參加立法聽證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就聽證事項通過信函、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向聽證機構反映意見。
第二十五條 聽證機構充分運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立法聽證。
運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立法聽證的,可以參照適用簡易程序。
第二十六條 舉行立法聽證會時,對違反立法聽證會會場紀律的行為,主持人應當予以制止;對不接受勸阻的人員,主持人可以責令其退場。
第二十七條 立法聽證會工作人員應當制作書面聽證記錄。
陳述人可以在立法聽證會結束后五日內查閱聽證記錄。陳述人認為聽證記錄有差錯或者遺漏的,有權要求補正。
聽證記錄由主持人、記錄人簽名并存檔備查。
第二十八條 立法聽證會結束之后,聽證機構應當盡快組織制作聽證報告。聽證報告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立法聽證會的基本情況;
(二)陳述人提出的主要意見、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三)聽證機構對立法聽證會所收集意見和信息的處理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九條 立法聽證情況應當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聽證機構應當及時將聽證報告印發(f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
第三十條 地方性法規(guī)通過后十五日內,聽證機構應當將意見采納情況通過信函、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向陳述人和報名但是未被確定參加立法聽證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作出反饋,或者通過山東人大門戶網站作出綜合反饋。
第三十一條 聽證機構舉行立法聽證會適用簡易程序的,陳述人產生的方式、數量等事項由聽證機構根據實際需要作出安排。
第三十二條 設區(qū)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舉行立法聽證會參照本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三十三條 本規(guī)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文鏈接:http://m.fl1002.com/policy/86871.html
本文關鍵詞: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制定, 地方性, 法規(guī), 聽證, 規(guī)定, 全文, 2019年, 修訂版